知ing

分析化学(第四版下册)

各大高校联合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future? 上传

查看本书

1、已知丙酮的正己烷溶液的两个吸收峰 138nm 279nm 分别属于л→л*跃迁和n→л*跃迁,试计算л、n、л*轨道间的能量差,并分别以电子伏特(ev),焦耳(J)表示。

   解:对于л→л*跃迁,λ1138nm1.38×107m

      

则ν=νCC/λ1=3×108/1.38×107=2.17×1015s-1

E=hv=6.62×10-34×2.17×1015=1.44×10-18J

  E=hv=4.136×1015×2.17×10158.98ev

 

对于n→л*跃迁,λ2279nm2.79×107m

 

则ν=νCC/λ1=3×108/2.79×107=1.08×1015s-1

E=hv=6.62×10-34×1.08×1015=7.12×10-19J

  E=hv=4.136×1015×1.08×10154.47ev

    答:л→л*跃迁的能量差为1.44×10-18J,合8.98evn→л*跃迁的能量差为7.12×10-19J,合4.47ev

 

3、作为苯环的取代基,-NH3不具有助色作用,-NH2却具有助色作用;-DH的助色作用明显小于-O。试说明原因。

   答:助色团中至少要有一对非键电子n,这样才能与苯环上的л电子相互作用产生助色作用,由于NH2中还有一对非键n电子,因此有助色作用,而形成NH3基团时,非键n电子消失了,则助色作用也就随之消失了。

由于氧负离子O中的非键n电子比羟基中的氧原子多了一对,因此其助色作用更为显著。

 

4、铬黑T在PH<6时为红色(=515nm),在PH=7时为蓝色(=615nm),

  PH=9.5时与Mg2+形成的螯合物为紫红色(=542nm),试从吸收光谱产生机理上给予解释。(参考书P23)

  解: 由于铬黑T在PH<6、PH=7、PH=9.5时其最大吸收波长均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因此所得的化合物有颜色,呈吸收波长的互补色。由于当PH<6到PH=7到PH=9.5试,最大吸收波长有=515nm到=615nm到=542nm,吸收峰先红移后蓝移,因此铬黑T在PH<6时为红色,PH=7时为蓝色,PH=9.5时为紫红色。

 

54-甲基戊烯酮有两种异构体: (左图)

 

实验发现一种异构体在235nm处有一强吸收峰(K1000L• mol-1• cm-1),另一种异构体在220nm以后没有强吸收峰,试判断具有前一种紫外吸收特征的是哪种异构体。

  

解:有紫外光谱分析可知,若在210250nm有强吸收,则表示含有共轭双键,因此,由于在235nm处有一强吸收,则表明其结构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这种异构体应为  (左图) 

 

若在220280nm范围内无吸收,可推断化合物不含苯环、共轭双键、酮基、醛基、溴和碘,由于另一种异构体在220nm以后没有强吸收,则此化合物不含共轭双键,因此应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