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是什么造就了奥运冠军?
1992年,在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上,当克里斯蒂·
山口在冰场上跌倒时,观众席上一片遗憾的声音。这位20岁的运动员获得花样滑冰金牌的希望肯定会因这一失足而化为泡影。但是克里斯蒂站了起来,她灿然一笑,旋转身体,继续表演。她虽然不幸跌倒,但裁判却给她打了近乎完美的分数。她能鼓起勇气,重振旗鼓,获得了金牌,这足以证明她的决心和勇气。
作为美国奥运队及许多运动员的顾问,我目睹了许多像克里斯蒂这样年轻的男女运动员: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挖掘自身,找到发挥潜能的一种力量。他们登上领奖台,不单纯是因为运动才能,还因为他们内在的不屈不挠的意志。
|他们拥有梦想。|克里斯蒂·山口6岁时首次穿上溜冰鞋,那时她就想象自己是一名奥运冠军。邦妮·华纳三度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的仰卧滑行小雪橇比赛。她直到上了大学才有自己的梦想。之前,她从未听说过有“仰卧滑行的小雪橇”这种比赛用的雪橇。这两个年轻女子,一旦拥有梦想,就锲而不舍地、勇敢地追求,为了梦想的实现不遗余力。
最重要的是,这些运动员的父母以及周围的人都支持他们的梦想。洛雷塔·道斯16岁的女儿多米尼克是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的第一批黑人女性体操运动员之一。洛雷塔最近告诉记者说,培养一个世界一流的运动员着实不易。在1992年奥运会之前整整一年中,她很少看见自己的女儿。为了离体育馆近一点,女儿和教练住在一块,那儿离家有45分钟的车程。当有人请她给其他运动员的父母提一些建议的时候,她的回答简单却极具说服力。“相信你的孩子吧,” 她这样说。
这并非意味着每个拥有奥运梦想的孩子都能有朝一日登上领奖台。但是,梦想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 哪怕当初的梦想最终让孩子走向另一条不同的道路。
|他们满怀激情。| 优秀运动员们梦寐以求的奥运圣火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燃烧。他们有强大的动力,不仅要成为最优秀的运动员,还要竭尽全力去实现目标——始终不渝。
正因为如此,已经获得八枚奥运金牌的卡尔· 刘易斯依然筹划在36岁时再度参加1996年的奥运会,同那些年龄只有他一半的年轻人决一雌雄;铁饼运动员艾尔·奥特,在连续获得四届奥运会的金牌之后,47岁时依然为进入奥运队伍而努力。
游泳健将珍尼特·埃文斯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虽获得三枚金牌,但她表达了同样的心愿:四年后再次夺冠。在400米自由泳项目中,她因毫厘之差与金牌擦肩而过。随后,她完成了800米自由泳项目,这是她一生中最具有心理挑战的一次比赛,结果她夺冠胜出。“我只是想再一次登上冠军的领奖台,”她坦白地说。
|他们胸怀大志。|我曾经让一个世界级的运动员猜测一次重大比赛的结果。“我会得第五名,”他说。他果真得了第五名。他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名列第三,甚至是第二,因为另外两名主要对手发挥得不好。
拿他和“弗洛·乔”——弗洛伦斯·格里菲斯·乔伊纳比比
吧。在1998年奥运会前一周的训练中,乔伊纳在日记中写下预计自己百米短跑夺冠的成绩:10.54秒。当弗洛·乔跨过终点线时,刚好是10.54秒。她不仅能够在赛前看到自己夺冠,而且对夺冠的成绩也能作出毫秒不差的预测。
他们从不放弃。1992年夏季奥运会有两个让人极度惋惜的特写镜头。在百米跨栏比赛中,本来绝对领先他人的美国短跑运动员盖尔·德弗斯在跨越最后一道障碍时绊倒在地。但她双膝跪地,极其痛苦地爬完了最后五米,虽然仅获得第五名,但是完成了比赛。
更加令人心碎的是400米半决赛。英国选手德里克·
雷德蒙的一条腿受了伤,跌倒在跑道上。他挣扎着站起来,只见他一瘸一拐地跑起来,显然是决心完成比赛。他的父亲从看台上跑下来,想搀扶他离开跑道,但是这个运动员拒绝放弃比赛。他倚靠着自己的父亲,父子俩蹒跚而行,直到终点,观众的掌声震耳欲聋。
他们创造运气。|当保罗·怀利在阿尔贝维尔赢得男子花样溜冰比赛的银牌时,除他以外,所有的人都很惊讶。本来有望得奖的几位选手有的受伤了,有的发挥不好。“没有人会想到我能登上领奖台,”怀利说,“但是,之前我拼了命地训练,当最有希望获胜的运动员比赛失利时,我已作好了夺冠的准备。”
我所了解的这些奥运选手,为了那个辉煌的时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埋头苦干。溜冰运动员凌晨四时起身,为的是在溜冰场向公众开放之前挤出几个小时的训练时间。自行车竞技运动员在每天上班前,进行长达几小时的长跑训练。拳击运动员每天都前往体育馆进行不懈的训练。
奥运会上运气当然重要,这和生活的其他领域一样。当最优秀的单簧管手生病时,屈居第二但是勤奋练习的乐手就有幸获得独奏的机会。这就像在紧急情况下助理销售经理填补老板的位置一样。当然,在这两种情况下,要填补上来的人必须为自己的巨大转机作好准备。在奥运会上——在任何情况下——好运只光顾那些做好准备迎接好运的人。
奥林匹克理想的象征
奥林匹克的格言、信条、誓言、圣火、会旗及其会歌——这些都是奥林匹克理想的象征。它们共同体现着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各自都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财富作出了贡献。
奥林匹克格言:著名的奥林匹克格言“Citius, Altius,
Fortius”是拉丁语,意思是“更快、更高、更勇”。但在英语中,这一格言广为认同的说法是“更快、更高、更强”。1894年6月23日,法国教育家米歇尔·布里厄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复兴大会的闭幕宴会上首度使用该用语。就在那次大会
上,它被认可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的正式格言。
奥林匹克誓言:每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时,所有的运动员都要承诺将公平比赛,遵守各项奥运规则。在开幕式上一名来自主办国的运动员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他手执奥运旗帜的一角,背诵如下的誓言:
“我代表全体参赛运动员宣誓,在本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们将尊重并遵守大会各项规则,恪守体育道德,为体育争光,为团体争光。”
该运动员誓言的作者是德·顾拜旦男爵,1920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上首次被宣读。
奥林匹克信条:开幕式上,主办国的一个裁判诵读出现在记分牌上的奥运信条:
“奥运重在参与,不在于夺冠,就像生活重在奋斗,而不在于成功;奥运的要旨不是已经征服,而是曾经奋斗拼搏。”
尽管奥运历史上表达这一基本精神的措辞屡经变换,上述信条自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上采用后就一直沿用到今。
奥林匹克圣火:在希腊神话里,火是神圣的。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传统来自古希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圣火采自奥林匹亚山上的阳光,它一直燃烧到运动会结束。
现代奥林匹克之火是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上首次点燃。每隔四年当古老的火焰为新一届奥运会再次点燃时,这个古希腊的遗风得以复活。
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会歌原本是首诗,由20世纪最著名和最受人喜爱的一位希腊诗人科斯塔·帕拉马斯1893年所作。1896年希腊作曲家斯皮罗斯·萨马拉斯为帕拉马斯的这首诗歌谱曲,同年,这首歌曲首度唱响在雅典举行的第一个复兴后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多年来,许多不同版本的会歌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演奏和歌唱。1958年国际奥委会最终确定其中的一个版本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会歌。下面引用的帕拉马斯诗歌不太确切的英文版译文便是自1958年起在每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吟唱的英文版会歌。
* 古代不朽之神
真善美之父
祈求你降临尘世彰显你的光辉
在这大地上苍穹间
它第一个见证你流芳百世的荣耀
请把活力与生气赐予这些崇高的竞技!
把永不凋谢的花环颁赠给优胜者!
塑造出钢铁般的意志!
放射出玫瑰般的艳丽霞光
筑起一座巨大的神殿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来膜拜你,
啊!永远不朽的古代之神。*
|奥林匹克会旗:|开幕式演奏奥林匹克会歌时,会旗冉冉升起。据说皮埃尔·德·顾拜旦在特尔斐掘出的一个祭坛石头上发现了雕刻其上的五环标志的真迹。如今,彩色奥运环是世界上最广泛认可的的标志。
奥运会会旗长2.06米,高60厘米,白底无边,中央有五个圆环。白色的背景象征和平和真理。五个环代表世界的五大洲:
●蓝色代表欧洲
●黑色代表非洲
●红色代表美洲
●黄色代表亚洲
●绿色代表大洋洲
奥运会会旗象征和平、友好、全球团结和宽容。真正意义在于,它使那些无法在自己国度的旗帜下参赛的运动员有机会一展风采。
奥林匹克的理想使我们日常生活充满生气和活力,而不只是对过去的顶礼膜拜。